<<  < 2011 - >  >>
1 2 3
4 5 6 7 8 9 10
11 12 13 14 15 16 17
18 19 20 21 22 23 24
25 26 27 28 29 30 31




午后随笔7—也曾别致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也   曾  别   致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坐在从城市的这头驶往另一头的公交车上,我昏昏欲睡。车靠站了,上来几个叽叽喳喳的小姑娘,十七、八岁的样子,明眸善睐。这时车起动了,有点猛,其中一个姑娘便一个趔趄靠在了我的身上,她歉意地看着我说:“姐姐,对不起。”我笑笑,示意没有关系的,做这些的时候,我习惯性地转身看了姑娘一眼,不想,这不经意地一瞥,却让我的眼球就此定格:一根粗粗长长的麻花辫熨熨贴贴地躺在姑娘的脊背上,发根的地方被高高地用一个红色的发夹别起,好别致的一个发型啊!配上姑娘那张出水芙蓉般的脸庞,使得青春的容颜更加靓丽,有朝气。“小园香径独徘徊,似曾相似燕归来。”,突然地就想起了这两句词,尔今,物是人非,人去楼空,曾几何时,我也拥有过这种别致啊。中学时起,认得了几个字,读过几篇读书心得,就一味地喜欢起飘逸的长发,便有了长至腰际的一头黑发,只是生性懒惰,每每晨起,那丝丝缕缕的“人间情丝”往往被我草草用橡皮筋一扎,便能在人堆里“漂”一天,及至晚上来到妈妈的床前,便少不了被惯以“疯丫头”的形象;每每这时候,妈妈就会边数落我的“不是”,边拿来梳子,轻轻地拂顺一根根细细软软的发丝,一遍遍地比划着什么样的发型最适合我,这样,第二天早上,我便会以全然一新的发型出现在小同伴中间,很多时候,妈妈会买来许多小巧可爱的发夹别在辫子旁边,令同伴们羡艳不已,此时的我心里美滋滋的,是何等的自豪,何等的踏实与骄傲哇。于是下午的考试中,我便会努力拿了单科或双科的“优异”去争取妈妈更多的笑容。也许是缘于职业的因素吧,妈妈不苟言笑,她以另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对儿女无私的爱。在中学时代,我最开心的时刻便是看到妈妈的笑容,那时候幼小的心灵里装不下更多的东西,觉得妈妈的笑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,妈妈就是我的全部,及至长大离开家后,我都不能再更改这种儿时就形成的观点。………………思绪就这样在这个有些灰暗的黄昏像“桅子花”儿一样漂散开来,点点滴滴,不能自已。旁边的小姑娘拽了拽我,才发现车已到终点。是否还需要“原路返回”?我问自己,却听不到回音

发表评论:
天涯博客欢迎您!